圖為江東村壘“桔塔”現場。 湄洲日報記者 蔡昊 攝
春節以來,我市啟動“疫情防控宅在家,掃碼線上看元宵”活動引發多方關注。連日來,元宵特色村紛紛推出線下體驗活動,成為熱門“打卡點”,激活鄉村游。
昨日一大早,涵江區三江口鎮芳山村蘇厝自然村,元宵民俗體驗活動在晨光中拉開序幕。穿著紅衣的婦女,挑著紅 “擔盤”,穿梭在村道巷弄間,串聯成一道流動的紅色風景線,吸引游客爭相拍攝?!半y得一見,太壯觀了,芳山村的元宵名不虛傳?!绷羝芜^年的北京人郝寧贊嘆不已。
“芳山村蘇厝自然村元宵從正月初六至初九,是莆田較早鬧元宵的鄉村之一?!痹庉嫛斗忌酱逯尽返漠數剜l賢方明雄向游客們介紹,明代倭寇侵犯莆田沿海,外出躲避的芳山村村民較早返鄉,因此當地元宵較早。村民們感念戚家軍抗倭,炊“寶糕”蒸“菜包”,裝入擔盤,慰問抗倭將士。幾經演變,挑擔盤成為芳山元宵獨特習俗。
“‘擔盤’俗稱‘十個盤’,是莆田喜慶民俗特有的物件,婚嫁、祝壽、喬遷等喜事都要挑‘擔盤’?!狈矫餍郯咽畟€盤一一展示,盤中有紅團、花生、紅桔、長壽面、紅布、甘蔗等,飽含五谷豐登的美好寓意。當地元宵聚集地昭靈宮的董事會董事長方秋生說,線上宣傳芳山村的元宵民俗,擴大了知名度。村里開展線下民俗體驗活動,吸引旅游人氣,帶動鄉村振興。
昨日,在涵東街道霞徐社區,許多游客慕名前來探訪“超級大紅團慶元宵”民俗。他們向社區人員出示八閩健康碼,戴好口罩,進入順濟廟前廣場現場參與大紅團制作。
“面團搓成條,切成絲?!逼翁锓沁z技藝傳承人黃天賜和徒弟一邊示范一邊介紹,超大紅團制作技藝已傳承了4代,通常用10多公斤糯米粉加上食紅和成面皮。目前沒有近1米的紅團印,表面的花紋只能手工雕琢。在大家的合力制作下,紅團龍紋凸起,龍目炯炯有神,鱗爪栩栩如生,既喜慶又莊嚴?!艾F場觀看更有沖擊力?!眳⑴c體驗的劉芬開啟了手機直播,讓更多人“圍觀”。
在梅妃故里,荔城區黃石鎮江東村,壘“桔塔”體驗現場,游客們爬上腳手架,把一個個金桔層層壘起。
“兩個桔子疊一起,由下往上堆,每層都要對齊,壓上擋板,塞上栓鎖,這樣就穩固了?!狈沁z傳承人吳黎輝現場傳授“秘訣”。從武夷山嫁到江東村的黃冬梅,30多年來堅持參與壘“桔塔”。她說,此次江東是首家線上展示的元宵民俗特色村,看到壘“桔塔”民俗刷屏,自豪感油然而生?!敖瓥|元宵表達了鄉親們對梅妃的敬仰,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?!泵峰幕芯空呓瓏d說,這次活動,讓游客不僅領略到江東元宵的民俗風情,更加深了莆田元宵內涵的理解。
市文旅局干部介紹,今年我市將豐富多彩的莆田元宵活動創新性地搬上網絡,開展“疫情防控宅在家,掃碼線上看元宵”活動,并設置 “轉發有獎”環節,贈送景區門票、運動鞋等獎品,滿足了市民文化精神生活,也讓就地過年的留莆人員在春節元宵期間“有吃頭、有看頭、有玩頭”。讓文化遺產活起來,在新時代發揮新作用,我市將持續挖掘包裝元宵文化資源,打好線上線下“組合拳”,傳承推廣莆田元宵民俗文化,著力打造莆田元宵文化旅游品牌,促進鄉村振興。(湄洲日報記者 黃凌燕)